在景德鎮,使用拱形磚砌窯制作瓷器已有1700年歷史,景德鎮“因窯而生,因瓷而盛”, 瓷窯、作坊、居住三位一體構成了城市的基本單元,城市的雛形和結構也因此誕生,這也正是博物館設計主題的核心。
博物館建筑以模仿老磚窯的拱頂為建筑語言,由八個長度不一、大小各異的多曲面鋼筋混凝土拱體結構構成,拱頂借鑒傳統窯爐的砌筑工藝,通過內外兩側兩層磚之間澆筑混凝土手工建造。
拱形建筑之間有的保持一定間隔,有的以玻璃相接,保持建筑空間與自然的對望,透過間隔的光線更為空間帶來豐富的節奏變化。
照明策略旨在通過隱藏固定裝置來保持建筑形式的簡單性和空間的純粹性,從古窯的煙孔中汲取靈感,在拱形結構中插入開口,既可以讓自然光穿透,也可以配備用于展覽的人工照明。
燈光營造了一個充滿光線變化的內部空間,拱墻隱藏性的光源,讓人們在博物館中行走時能夠感受到光線明暗變化的節奏。
設計師在拱形墻面與地面交接處排水溝一側預留了燈槽,燈槽內連續的暖色燈光柔和地洗亮磚墻根部,溫暖的光芒就像窯爐一樣,營造出溫馨的氛圍。
室內自然光是透過孔洞灑進來的,光孔內有的選用智能遙控軌道射燈,遠程調控,滿足空間多場景的照明需求,燈具的智能旋轉既可以照亮整個展廳空間,也可以呼應布展及空間節奏變化的要求來提供局部重點照明。
博物館的主要展廳位于地下一層,照明系統與消防、其它設備整體綜合,保證天花干凈,不因照明設備的存在而干擾空間的美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不僅榮獲被譽為“建筑界的奧斯卡獎”的“文化-博物館”類別的評委獎,同時博物館以地域特色為板塊,歷史脈絡為暗線,詮釋出景德鎮素有“匠從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美名。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的照明設計來自于寧之境照明設計的遵循以極少化為原則,追求見光不見燈,保持空間的純粹和干凈,讓燈光與建筑融為一體,實現人造光與自然光的相互融合。Geosheen極成專注于研發生產高端室內照明,多次被指定為國際大型會展和重要展陳活動的指定照明供應商;此次Geosheen極成用專業的照明技術助力景德鎮御窯博物館營造純凈、美觀的空間。